毒性:属低毒类。急性毒性:LD504360mg/kg(大鼠经口);3400mg/kg(兔经皮);LC5024240mg/m3,4小时(大鼠吸入)
亚急性毒性:大鼠、小鼠吸入0.8mg/m3,24小时/周,4个月,肝皮肤功能异常;人吸入303×mg/m3×10年,粘膜,嗅觉减退;人吸入606mg/m3×10年,红细胞数减少,偶见眼症状;人吸入150~780mg/m3×10年,眼有灼痛感,全身不适,角膜炎。
工业上生产主要有:一、发酵法,丁醇过去都用薯类、粮食或糖类为原料,经水解发酵而得。由发酵液所得产品含约为54.8%~58.5%,丙酮30.9%~33.7%,7.8%~14.2%。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,发酵法逐步淘汰。反应方程式如下:(C6H10O5)n[n(H2O)]→[菌株]n-C6H12O6[发酵]→CH3COCH3+C4H9OH+C2H5OH得到的发酵液再进行分馏,分别可得到丙酮、和。
羰基合成法:用、和在催化床层上进行反应,催化剂为沸石吸附钴盐或脂肪酸钴,反应温度130~160℃,反应压力为20-25MPa,反应生成和,经过精馏进行分离,将催化加即得。也可以用低压法,由、和水一步法合成丁醇,反应温度100~104℃,压力1.5MPa,采用、正丁基烷与水的混合物,但单程转化率较低,仅8%~10%。
、和经钴或铑催化剂(见络合催化剂)羰基合成反应生成和,经加得和。在用钴催化剂时,反应在10~20MPa和约130~160°C下进行,生成的与之比约为3。1976年开始在工业上应用的铑络合物催化剂,使反应可在0.7~3MPa和80~120°C下进行,与之比达到8~16。加可在气相用镍或铜作催化剂,也可在液相用镍作催化剂下进行。如果在高温高压下加,则一些副产物分解也可得丁醇,产品的纯度可提高。